招商人五大定力:不追风口,也不凑数

2025-09-25 09:30

招商引资,到底在“招”什么?

有地方热衷数字光环,却招来“虚胖”项目。

还有的地方从零起步,多年死磕一个赛道,慢慢把产业做实。

近日,《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引》发布。

其中,要求园区主导产业原则上不超过3个,并建设绿色工业园区。

各项指示都传递出清晰的信号,招商工作要有战略、产业、质量等定力。

就招商而言,不追风口也能不凑数。

01 立足长远 保持耐性

前段时间,听到招商人的对话。

其中提到,一个园区做产业要耐得住性子,不能急于求成,坚守长期主义。

招商工作,最需要战略定力,看准了方向,就得沉得住气,不能今天种下去,明天就急着收成。

我们看到,不少园区为了短期数字好看,盲目引进与自身长远规划不符的项目。

最终,招来的企业互相不配套,产业聚不起来,过了几年还是老样子。

还有的地方因主要领导调整,今天招新能源,明天就转向人工智能。

招商方向混乱,毫无定力可言。

招商,一定要守住战略定力,有所甄别、有所取舍。

尤其是区位优越的地块,如果没有契合方向的高质量项目,宁可暂时留白,也不为填满而填满。

培育产业、发展企业就像养生,坚持长期主义,持续投入才能逐渐看到效果。

比如,某医疗器械园区,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从零起步、耐心培育,只专注发展医疗器械产业,如今已经有300余家企业实现生产,产值与税收稳步增长。

这就要求,地方在新兴产业赛道上提前卡位,对科技型企业保持耐心,坚持长期思维,对不合适的企业说“不”,并坦然接受招商过程中的“空窗期”。

02 不追风口 深耕链条

做好招商工作,最重要的是沉下心来把产业规划做实、做透。

有产业定力,方向明确,招商才能有力可发,有章可循。

不少园区跟风招商,今天追热点,明天捧风口,投入大量精力却事倍功半。

长此以往,地方产业就像一盘散沙,布局零散、难以凝聚成力,更谈不上形成真正的竞争优势。

在明确主导产业方向后,还要围绕产业链条,有针对性地“补链、延链、强链”,推动形成闭环生态。

以长三角为样本,长沙在明确规划发展智能终端产业后,耐心拆解链条,进行补链。

从“拆手机”找方向,将一台智能手机拆分为数十个大部件、上万个细小零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进行精准招商。

经过多年发展,当地已经逐步形成以比亚迪电子为引领的千亿级的智能终端产业集群,集聚了大华恒茂高科、利亚德等一批优质产业链项目。

实现了“从沙子到整机”的全链条布局,覆盖智能手机、智慧显示、智能安防等多元领域。

招商拼的不是数量,而是定力和眼光,围绕规划好的主导产业深耕细作,才能形成独特的产业竞争力。

比如,一个半导体产业园会着力引进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等关键上下游企业,而不是去引进一个看似收益大的互联网公司。

03 招引项目 宁缺勿滥

做招商,保持好质量定力。

过去一段时间,很多地区将签约数量、投资额作为核心考核指标。

不少招商人盲目追求大项目、大投资,却不考虑项目质量如何,有没有发展潜力。

结果,招来的可能只是“虚胖”的项目,对地方产业升级和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十分有限。

但其实项目能否落地、能否达产、能否持续贡献税收,才是检验招商成效的标尺。

有这样两个项目,一个投资10亿但技术落后,一个投资5亿但拥有核心技术和高成长性。

如果是你,会选择哪个项目?

不同地区选择不同,有质量定力的地方往往会选择第二个项目。

因为一个专精特新,高质量的项目,带来的收益远远不止眼前投资额,有时候一个核心项目就能激活一条产业链。

从根本上提升质量定力,关键在于校准考核指标。

改变单一的数量考核指标,建立涵盖项目质量、落地率、达产率、税收贡献及环保达标的综合评价体系。

重要的是,不单纯盯签约额、项目数,多琢磨项目是否契合当地产业需求、能否持续运营见效。

04 项目准入 守好底线

招商引资不是“捡到篮子都是菜”,守住生态环保、安全生产、产出效益的底线,不轻易牺牲原则,才是招商人应有的底线定力。

过去,部分地区缺乏明确的准入标准,引入低端高耗能项目,虽一时带来经济增长,却留下资源透支、环境破坏、产业层次偏低的隐患。

没有底线思维的招商,最终可能得不偿失。

之前,某地有一个经济效益可观的意向项目已经进入洽谈阶段,招商部门第一时间联合生态环境分局启动“环保体检”。

从生产工艺、能耗结构到污染物排放预期,逐项对照废气、废水、固废处理标准,对碳排放强度、资源循环利用率等指标量化打分。

遗憾的是,这个项目最终因评估未达标被否决。

“环保不达标,再好的效益也不能引进。”招商负责人说到。

我们了解到,该地作为绿色产业高地,园区多年来已经婉拒上百个环保未达标项目。

坚守环保底线,不等于封闭发展。

一些地方在拒绝高污染项目的同时,也主动为符合导向的优质项目疏通落地堵点。

通过提前对接环保要求、协助完善治污方案、重新规划产线等方法,推动项目合规快速落地。

05 做好服务 留住企业

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背景下,不少地方已经将工作重心转向拼服务、拼环境。

优质的营商环境、高效的服务才是留住企业的关键,这背后更考验招商人的服务定力。

一个医药项目负责人说道,“当初地方来考察时,就带着产业链图谱上门,连我们需要的蒸汽供应成本都测算好了。”

这种“比企业更懂产业”的专业态度,让这家医药巨头最终将北方生产基地落户当地。

招进来是起点,留得住才是核心目标。

之前,了解一些项目,当地政府在前期的服务确实是非常周到,从项目的引进、流程的审批、项目的开工都非常顺利,都有专人跟进。

但问题出在项目进来后,却出现承诺未兑现、问题响应慢等情况。

例如,某园区虽承诺“一站式服务”,但是企业注册耗时一个月,环评审批拖延半年。

还有一家新材料企业设备夜间遇到故障,物业答复“等明天上班再说”,导致整条生产线停工,损失严重。

结果显而易见,企业第二年就解除租约,转投他处。

这类流于形式的服务,不仅损坏营商环境,更让前期招商成果功亏一篑。

写在最后

招商工作,实质上是对战略、产业、质量、底线、服务这五大定力的深度考验。

懂得有所不为,有所为,才能把项目留下来,把产业搞起来,而不是热闹一阵就散了。

这五大定力落到实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各地才能更好地培育出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现招商从单纯“引项目”到“育生态”的突破。

来源:招商网络

展开
订阅招商网络邮件周刊,每周行业资讯,最新政策信息、项目信息为您推送

全部

招商资讯

载体信息

产业园区

优惠政策

研究报告

项目播报

订阅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8-6016
  • 产业扶持政策
  • 企业投资政策
  • 土地厂房政策
  • 其他相关咨询
  •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
    快去查看吧~